今天要逆著現今的風潮,回到幾年前熱絡的轉接風,將KOWA的LM12HC這一隻12.5mm F1.4的CCTV鏡頭轉接到Olympus的E-PL6上,並做一些較細部的測試與比較試拍,這所做為何?算是與Olympus M.Zuiko 12mm F2.0這一顆鏡頭做一個對應吧!瞭解一下這隻價格較低光圈較大的手動鏡頭與自動對焦鏡的特性差異。
KOWA LM12HC 12.5mm F1.4 鏡頭
KOWA LM6HC 規格
這一隻CCTV 1吋片幅的鏡頭焦距為12.5mm(等效於135的26mm),最大光圈F/1.4,最近對焦距離30公分,外觀僅43mm x 52mm 重150克,算是非常小巧的鏡頭,鏡身全均為金屬打造,做工工整,光圈環與對交環都有固定螺絲且滑動非常平順,阻尼感略重,接環為C-Mount規格,所以要使用C-Mount to M4/3的轉接環才能正常的接上M4/3接環的相機。但因為此鏡頭其尾端的直徑為43mm,大於一般的C-Mount to M4/3 轉接環正常接合的規格限制(約為40mm), 故鏡頭本身需要進行一些小修改,關於轉接方式請參看 "KOWA 鏡頭 C-Mount 轉 M4/3"一文,與上一次轉接LM6HC的差異是使用較薄的O-Ring,此次是使用粗1.5mm的O-Ring,因無恰好的外徑尺寸,故是購買較大的O-Ring經裁切後使用之,完成後的鏡頭如下圖。
接上Olympus E-PL6的KOWA LM12HC 12.5mm F1.4
KOWA 12.5mm F1.4 與 Olympus 12mm F2.0
暗角(Vignetting):
首先要試的是暗角,因為這一隻鏡頭原本是為1吋的感光元件設計的,而現今轉接到M4/3相機上(M4/3的感光元件為4/3吋),故必定會有暗角的問題,故讓我們先來瞭解一下本鏡頭的暗角程度。 (下圖示之左側為本鏡頭右側為Olympus M.Zuko 12mm F2.0的表現)
F/1.4的暗角表現 |
F/4的暗角表現 |
F/4的暗角表現 |
F/8的暗角表現 |
F/8的暗角表現 |
由上圖可發現本鏡頭自F/1.4 ~ F/8均有明顯的暗角問題,用於M4/3上的話應該要經過截圖才能得到無暗角的畫面。以下分別是在光圈為F/8的情況下,,使用E-PL6機身內建的16:9, 3:2, 1:1, 3:4截圖比例的截圖結果,暗角的問題幾乎已可以忽略。
光圈為F/8時經由機身截圖後的暗角表現
失真度(Distortion):
失真度也是廣角鏡的罩門之一,現今有很多廣角鏡頭的失真都是用數位補償來修正的,下圖是未經數位修正的失真表現(左側為本鏡頭右側為Olympus M.Zuko 12mm F2.0),兩隻鏡頭由片幅的中央至外圍均有明顯的桶形失真,但本鏡頭約略優於Olympus M.Zuiko 12mm F2.0這一顆。
失真度也是廣角鏡的罩門之一,現今有很多廣角鏡頭的失真都是用數位補償來修正的,下圖是未經數位修正的失真表現(左側為本鏡頭右側為Olympus M.Zuko 12mm F2.0),兩隻鏡頭由片幅的中央至外圍均有明顯的桶形失真,但本鏡頭約略優於Olympus M.Zuiko 12mm F2.0這一顆。
解析力(Resolution):
下圖由左自右為本鏡頭中心於F/1.4, F/2.8, F/5.6, F/11時之解析度100%截圖,最佳解析度為當光圈位於F/4 ~ F/5.6之間。
下圖由左自右為本鏡頭中心於F/1.4, F/2.8, F/5.6, F/11時之解析度100%截圖,最佳解析度為當光圈位於F/4 ~ F/5.6之間。
片幅中心弧線解析度
片幅中心子午線解析度
下圖由上自下分別是在光圈F/5.6時,片幅之中心與1/4與1/2處之弧線(左)與子午線(右)的100%截圖。(以下圖示之左二群為本鏡頭右二群為Olympus M.Zuko 12mm F2.0的表現)
片幅中心3/4的地方解析度開始惡化,下圖為最邊緣處之解析度圖。(以下圖示之左側為本鏡頭右側為Olympus M.Zuko 12mm F2.0的表現)
由以上的解析度分析中得知,本鏡頭的最佳解析度的光圈大小為F/4 ~ F5.6之間,而可接受的解析度位置約為全片幅3/4以內的區域,弧線上的解析度較子午線的解析度要佳,片幅中心至1/2間的區域解析度表現與Olympus M.Zuiko 12mm F2.0相當(但片幅1/2處的子午線解析度似乎KOWA較Olympus些微的好一些),極邊緣的解析度KOWA則較差些,總的來說本鏡頭與一般M4/3專用的鏡頭比起來表現相當。
色差(Chromatic):
下圖為距片幅中心1/2位置,由上至下分別為F/1.4(F/2.0) F/2.8 F/5.6,之色差狀況,光圈小於F/2.8以上的表現不錯。(以下圖示之左側為本鏡頭右側為Olympus M.Zuko 12mm F2.0的表現)
下圖為距片幅中心1/2位置,由上至下分別為F/1.4(F/2.0) F/2.8 F/5.6,之色差狀況,光圈小於F/2.8以上的表現不錯。(以下圖示之左側為本鏡頭右側為Olympus M.Zuko 12mm F2.0的表現)
曜光(Flare):
下圖為位於室內燈光下的曜光表現,圖中產生了3個光斑。(以下圖示之左側為本鏡頭右側為Olympus M.Zuko 12mm F2.0的表現)
下圖為位於室內燈光下的曜光表現,圖中產生了3個光斑。(以下圖示之左側為本鏡頭右側為Olympus M.Zuko 12mm F2.0的表現)
點光源散色(Sun Star):
下圖為本鏡頭分部在片幅中央以及2/3周邊的點光園散射狀況,其星芒尾端之收斂狀是鏡頭中比較少有的,中心之散射光芒非常均勻,四周之散射也都均勻,不會有顆粒過大的問題,片幅四角的散射有極輕微的色差現象(亦稱為紫邊)。
下圖為Olympus M.Zuko 12mm F2.0分部在片幅中央以及2/3周邊的點光園散射狀況,星芒尾端之發散狀是Olympus鏡頭的本性,片幅中央之散射光芒不是非常均勻(顆粒狀),1/2周邊之散射於靠近片幅中心處亦會有顆粒狀。
慧形像差(Coma Aberration):
慧形像差的成因為光線進入鏡頭的路徑不平行所造成的,一般會在片幅的邊緣造成成像發散成帶有一彗星狀的尾巴,尤其是在光點越小光線越強的時候會漸趨嚴重,本測試以LED點光源置於距相機 (焦距x300) 的距離進行拍攝,相機設定為ISO200 F/5.6 1/4S,對片幅中央與片幅右上角極邊緣進行拍照後比較之,本鏡頭的慧形像差輕微如下圖。
慧形像差的成因為光線進入鏡頭的路徑不平行所造成的,一般會在片幅的邊緣造成成像發散成帶有一彗星狀的尾巴,尤其是在光點越小光線越強的時候會漸趨嚴重,本測試以LED點光源置於距相機 (焦距x300) 的距離進行拍攝,相機設定為ISO200 F/5.6 1/4S,對片幅中央與片幅右上角極邊緣進行拍照後比較之,本鏡頭的慧形像差輕微如下圖。
層次感與細緻度:
以下為最大光圈F/1.4與光圈F/5.6與最小光圈F/16下的鏡頭中央100%木偶截圖,請仔細觀察比較絨毛處之層次與對比。
散景特性(Defocus Aberration or Bokeh):
以下為本鏡頭於F/1.4 F/2.8 F/5.6 F/11的散景圖。
F/1.4 |
F/2.8 |
F/5.6 |
F/11 |
實拍:
在室內測完鏡頭的各種特性之後,將其攜至室外實際的拍攝一些景物,瞭解一下實際成像的素質。
本鏡頭對角84度的視角,位於對街就可將15層的高樓拍下。
光圈開到F/2.0的散景是屬於非奶油形的,略有沿片幅中心旋轉散開的二線性散景,這也是大多數的電影鏡頭會展現出旋轉散景的原因。
ISO200 F/2.0 1/800S
逆光下的表現略有曜光。
ISO200 F/8 1/640S 3:4 Cropped
逆光的色差現象(紅紫邊)不明顯。
ISO200 F/5.6 1/1000S
ISO200 F/8 4S 3:4 Cropped
後記:
這一隻原本用於1吋影像感光元件的鏡頭用在較大片幅的M4/3機身下會略有暗角的問題,這讓我想到了Nikon 1的無反單眼機身搭配這一類的鏡頭會不會是個比較好的選擇呢? Nikon 1接環的法蘭距為17mm與C-Mount接環鏡頭的17.5mm很接近,轉接起來應該也是輕鬆愉快,重要的是Nikon 1的片幅大小為13.2mm x 8.8mm,與1英吋的CCTV系統片幅12.8mm x 9.6mm幾乎一樣大,此兩系統的片幅對角線分別為15.86mm 與 16mm,看來這是絕佳的搭配了,也許日後有機會可以將本鏡頭接上Nikon 1的機身試拍看看。
這一隻CCTV的手動鏡頭光圈是沒有分隔的,也就是光圈環由F/1.4可一路平順的轉上至F/16,這用在攝影模式是很方便的,隨時可以調整光圈的大小而不用耽心跳格造成畫面亮度的不連續,也可以手動平順的讓畫面漸亮與漸暗。而進程較短的光圈環也很容易讓畫面聚焦與柔焦,這可不是自動對焦鏡可以做到的,因為自動對焦鏡的手動對焦還通常進程很長,不易進行對焦與柔焦的控制。在來就是以上這一些都是本鏡頭的優勢。
由本篇KOWA 12.5mm F1.4與Olympus M.Zuiko 12mm F2.0的測試比較來看,成像的暗角與邊緣的解析度與曜光KOWA較Olympus的要差些,距片幅中心1/2內之解析度與色差現像KOWA和Olympus相當,TV失真與點光源散色KOWA較Olympus要佳,幾項特性的表現似乎有各有勝負,再以目前KOWA的零售價格USD309 與Olympus 的USD700相比之下評估,KOWA的這一顆鏡頭C/P值似乎要比OLYMPUS高,如目前正在尋找這一個焦段之M4/3鏡頭,KOWA LM12HC 12.5mm F1.4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12mm這個焦段除了Olympus與KOWA之外市場上還有另外一隻手動鏡頭SLR Magic的T1.6 Hyperprime Cine Lens,尺寸61mm x 76mm 重330克,這一隻鏡頭定價USD600,接近本鏡售價的2倍,重量與體積也約為兩倍以上,若大的鏡頭接在小巧的M4/3機身上,使用起來是否有其價格般2倍以上的綜效就要各位自行評斷了。
PS. 本鏡頭經實拍多日後發覺其就像KOWA 6mm F1.8 LM6HC這一隻鏡頭一樣,發色會偏向綠黃色系,經觀察鏡頭的後玉時發現其鍍膜泛著金黃色的光澤,所以應該是鍍膜造成的特殊發色,這種發色在相片後處理時需加強藍色的色調與一點點的紅色色調,在此特別提出來告知。
更多本鏡頭的實拍如以下: KOWA 12.5mm F1.4 with Olympus E-PL6 實際拍攝 Gallery。
這一隻原本用於1吋影像感光元件的鏡頭用在較大片幅的M4/3機身下會略有暗角的問題,這讓我想到了Nikon 1的無反單眼機身搭配這一類的鏡頭會不會是個比較好的選擇呢? Nikon 1接環的法蘭距為17mm與C-Mount接環鏡頭的17.5mm很接近,轉接起來應該也是輕鬆愉快,重要的是Nikon 1的片幅大小為13.2mm x 8.8mm,與1英吋的CCTV系統片幅12.8mm x 9.6mm幾乎一樣大,此兩系統的片幅對角線分別為15.86mm 與 16mm,看來這是絕佳的搭配了,也許日後有機會可以將本鏡頭接上Nikon 1的機身試拍看看。
這一隻CCTV的手動鏡頭光圈是沒有分隔的,也就是光圈環由F/1.4可一路平順的轉上至F/16,這用在攝影模式是很方便的,隨時可以調整光圈的大小而不用耽心跳格造成畫面亮度的不連續,也可以手動平順的讓畫面漸亮與漸暗。而進程較短的光圈環也很容易讓畫面聚焦與柔焦,這可不是自動對焦鏡可以做到的,因為自動對焦鏡的手動對焦還通常進程很長,不易進行對焦與柔焦的控制。在來就是以上這一些都是本鏡頭的優勢。
由本篇KOWA 12.5mm F1.4與Olympus M.Zuiko 12mm F2.0的測試比較來看,成像的暗角與邊緣的解析度與曜光KOWA較Olympus的要差些,距片幅中心1/2內之解析度與色差現像KOWA和Olympus相當,TV失真與點光源散色KOWA較Olympus要佳,幾項特性的表現似乎有各有勝負,再以目前KOWA的零售價格USD309 與Olympus 的USD700相比之下評估,KOWA的這一顆鏡頭C/P值似乎要比OLYMPUS高,如目前正在尋找這一個焦段之M4/3鏡頭,KOWA LM12HC 12.5mm F1.4似乎是個不錯的選擇。
12mm這個焦段除了Olympus與KOWA之外市場上還有另外一隻手動鏡頭SLR Magic的T1.6 Hyperprime Cine Lens,尺寸61mm x 76mm 重330克,這一隻鏡頭定價USD600,接近本鏡售價的2倍,重量與體積也約為兩倍以上,若大的鏡頭接在小巧的M4/3機身上,使用起來是否有其價格般2倍以上的綜效就要各位自行評斷了。
PS. 本鏡頭經實拍多日後發覺其就像KOWA 6mm F1.8 LM6HC這一隻鏡頭一樣,發色會偏向綠黃色系,經觀察鏡頭的後玉時發現其鍍膜泛著金黃色的光澤,所以應該是鍍膜造成的特殊發色,這種發色在相片後處理時需加強藍色的色調與一點點的紅色色調,在此特別提出來告知。
更多本鏡頭的實拍如以下: KOWA 12.5mm F1.4 with Olympus E-PL6 實際拍攝 Galler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