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hit here for English version.
Olympus 在推出M4/3系統6年之後,終於在2014年2月25日推出了等效於135鏡頭50mm標準焦距的定焦鏡頭,這一隻眾盼已久的鏡頭到底展現出甚麼樣的特色?外觀做工如何?操作手感與反應?成像品質?測試數據等,以下將一一為您進行報告。
Olympus 在推出M4/3系統6年之後,終於在2014年2月25日推出了等效於135鏡頭50mm標準焦距的定焦鏡頭,這一隻眾盼已久的鏡頭到底展現出甚麼樣的特色?外觀做工如何?操作手感與反應?成像品質?測試數據等,以下將一一為您進行報告。
Olympus M.Zuiko 25mm F1.8鏡頭 |
鏡組結構圖 |
規格 |
原本以為這一隻鏡頭應該會接近於M.Zuiko 45mm F1.8的尺寸,但是到手後覺得外觀要比想像中的大不少,銀灰色的塑膠對焦環配上金屬接環做工算是精細,接上銀白色的E-PL6之後整體來看有些許的顏色 差異,鏡尾接環處打印著 ‘Made In Japan”,不知道日後的量產是否會移師到中國亦或是維持在日本當地製造,將鏡頭旋上相機時感覺手感略緊,不若Panasonic的鏡頭那般的鬆滑,對 焦環的轉動阻尼適中,自動對焦時的反應速度很快對焦聲音很小,手動對焦雖不若傳統鏡頭般的順手,但對焦環擁有自動加速的功能,也就是轉動同一角度但轉速不 同時對焦的進程亦不相同,轉動越快時進程愈長,光圈葉片為7扇,夜拍製造的星芒為14芒向外擴散式的散射,此乃Olympus近年來一貫的特性。下圖為本 鏡頭接上Olympus E-PL6後的外觀圖。
開始測試:
以下的測試部分項目將與Panasonic Leica DG 25mm F1.4的測試數據相比較之。關於測試項目的詳細解說請參考:鏡頭測試項目解說。
暗角(Vignetting):
本鏡頭於最大光圈下約有1EV的邊角失,光光圈F/5.6以上就幾乎沒有暗角的現像。
F/1.8 |
F/2.8 |
F/5.6 |
F/11 |
Leica DG 25mm F1.4與F/2.8的暗角 |
下圖是本鏡頭的失真圖,僅有極其輕微的桶形失真。表現非常優秀。
Leica DG 25mm F1.4 TV測試圖失真狀況
解析度(Resolution):
圖由左自右為本鏡頭中心於F/1.8, F/2.8, F/4, F/8,F/16時之100%截圖,最佳解析度為當光圈位於F/4的時候,最大光圈F/1.8時的解析度還不錯,小光圈自F/8後 解析度開始些微劣化,故除非需要很深的景深,否則光圈F值最好維持在F/8以下以取得最佳的解析度。
片幅中心弧線解析度
下圖由上自下分別是在光圈F/4時,片幅之1/4與2/4與3/4處之弧線(左一)與子午線(左二)的100%截圖,解析度於2/4片幅處略有
減損但不是很嚴重(主要是子午線解析度稍有損失),這樣略微減損的解析度能一直維持到片幅的邊緣,這支鏡頭在解析度的處理與平衡上表現得相當不錯,在
M4/3整個片幅的區域均能維持水準以上的解析度,在這個焦段上能有如此的表現實屬不亦。
片幅2/4處
片幅3/4處
M.Zuiko 25mm F1.8 片幅極邊緣的解析度
Leica DG 25mm F1.4片幅極邊緣的解析度
本鏡頭的全域解析度雖然沒能像光學結構設計相似的M.Zuiko 45mm F1.8這一隻那麼的傑出,但是在25mm焦段中似乎是最優秀的。
色差(Chromatic):
下圖為片幅極邊緣於 F/1.8 F/2.8 F/5.6 F/11 (由左至右)下之色差狀況,僅有些微的色差,且各光圈下皆維持一至的極佳特性。
M.,zuiko 25mm F1.8於F/1.8 F/2.8 F/5.6 F/11之色差
Leica DG 25mm F1.4於F/2.8 F/5.6 之色差
曜光(Flare):
曜光是指當鏡頭面對強烈光源,其在片幅成像上之其它地方產生光斑的嚴重程度,這特性取決於鏡頭中之鏡片組抗反射
能力的強弱與否。下為位於室內燈光下的曜光表現,僅有些許的曜光。
M.Zuiko 25mm F1.8之曜光
點光源散色(Sun Star):
下圖為本鏡頭分部在片幅中央以及1/2片幅周邊的點光園散射狀況,其星芒尾端是屬發散的形狀,片 幅中心之散射光芒非常均勻,1/2片幅周邊之散射也都均勻,僅有些微靠近中央側有極小的不均勻散射(情況極輕微幾乎不易看出來),片幅四周的散色亦沒有色 差(亦稱為紫邊)現象,極為優秀。
下圖為本鏡頭分部在片幅中央以及1/2片幅周邊的點光園散射狀況,其星芒尾端是屬發散的形狀,片 幅中心之散射光芒非常均勻,1/2片幅周邊之散射也都均勻,僅有些微靠近中央側有極小的不均勻散射(情況極輕微幾乎不易看出來),片幅四周的散色亦沒有色 差(亦稱為紫邊)現象,極為優秀。
本鏡頭於室內之模擬夜間點光源拍攝
以下列出一些其它鏡頭在類似的情況下的星芒表現,可發現素質差異頗大,散射光芒的不均勻或是有顆粒狀的光點是不良星芒的特徵,這一種現象普遍存在於大部分的變焦鏡頭與小部分的定焦鏡頭
中,目前還不太明瞭是鏡頭的哪個規格或是特性造就這一種光源散射的顆粒現象,這一種現象的嚴重程度會隨被拍攝之光源的大小而改變,有一些鏡頭於拍攝光源尺寸大於
50 x 50點(相對於影像感測元件的pixel)就不易發現問題。
Panasonic G Vario
14-45mm於25mm F/11 片幅左上方之星芒
Panasonic Leica DG 25mm F/5.6 片幅中央之星芒
Olympus M.Zuiko 14-42mm 於42mm F/5.6 片幅中央之星芒
Olympus M.Zuiko 17mm F/1.9於F/8 片幅左上方之星芒
Panasonic G 14mm F2.5於F/8 片幅左方之星芒
慧形像差(Coma Aberration):
慧形像差的成因為光線進入鏡頭的路徑不平行所造成的,一般會在片幅的邊緣造成成像發散成帶有一彗星狀的尾巴,尤其是在光點越小光線越強的時候會漸趨嚴重,本測試以LED點光源置於距相機 (焦距x300) 的距離進行拍攝,相機設定為ISO200 F/5.6 1/4S,對片幅中央與片幅右上角極邊緣進行拍照後比較之,本鏡頭的慧形像差極機乎不存在如下圖。
本鏡頭之慧形像差(左為片幅中央右為片幅右上角極邊緣)
本鏡頭的放大率為(17.3mm/105mm)=0.165倍,比規格標明的還要高出甚多,這一支鏡頭的放大率是所測過的M4/3接環鏡頭中最高的。
以下為最大光圈F/1.8與光圈F/5.6與最小光圈F/22下的鏡頭中央100%木偶截圖,請仔細觀察比較絨毛處之層次與對比。這一隻鏡頭在光圈全開下的銳利度是所有測試過鏡頭中最好的。
F/1.8 |
F/5.6 |
F/22 |
散景特性(Defocus Aberration or Bokeh):
以下為本鏡頭於F/1.8 F/2.8 F/5.6 F/11的散景圖。
F/1.8 |
F/2.8 |
F/5.6 |
F/11 |
試拍:
在室內測完鏡頭的各種特性之後,將其攜至室外實際的拍攝一些景物,瞭解一下實際成像的素質。
等效50mm的焦距要站得比較遠一些才能免強的將大樓拍下。
ISO200 F/8 1/250S
最大光圈下的散景還可以。
ISO200 F/1.8 1/2500S
近拍能力不錯。
ISO200 F/1.8 1/4000S
ISO200 F/5.6 1/800S
上圖左上角的100%截圖
逆光下曜光問題輕微。
ISO250 F/16 1/60S
夜景的表現不錯,Sun star素質很優。
ISO200 F/8 10S
上圖的50%截圖
後記:
當今市場上能買到的M4/3接環的定焦25mm焦距的鏡頭有Panasonic Leica DG 25mm F1.4與Voigtlander 25mm F0.95與Olympus M.Zuiko 25mm F1.8這3顆,Panasonic與Olympus的屬於自動鏡頭而Voigtlander的是手動鏡頭,2014年3月份的公司貨零售價分別為台幣14500與24000與11000,Olympus是其中價格最便宜體積最小重量最輕的,而Voigtlander走的是不同的路線,其重量超重光圈超大成像極佳是招牌,Panasonic剛好介於前兩者的中間。
總的來說本鏡頭展現了非相優秀的光學特性與中上的設計用料質感與親民般的價格(Amazon 2014年2月零售價格USD299),幾乎已經沒有甚麼可再挑剔的了,雖然Leica DG 25mm F1.4於暗角與色差與曜光的特性上由於本鏡頭,但在衡量所有測試結果與價格之後我們認為M.Zuiko 25mm F1.8這一隻乃為現今20 ~ 30mm焦距C/P值最高的M4/3定焦鏡頭。
關於更多本鏡頭的實拍請參考:Olympus 25mm F1.8 with E-PL6實拍 Gallery。
關於本鏡頭與Panasonic Leica DG 25mm F1.4的測試數據的完整比較請參看 "這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