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 星期六

AKG K450小型半罩式耳機的研究



對耳機的邂垢:
對於耳機的第一印象要追朔至玩音響DIY的80年代,那時自己裝喇叭並設計與製做分音電路以調整喇叭的音質,自以為已經能夠完全的掌握喇叭發聲的精隨,結果有一天聽到了德國製的Byerdynamic耳罩式耳機,這一下把我帶到了天堂般的聆聽境界,而之前聆聽的喇叭則被打入了地獄。好的耳機就是有這種神一般的功效,發出的音效能優於自身價格10倍以上的喇叭系統,所以對純粹愛好音樂的人士我建議他可以選一副好的耳罩式耳機來取代複雜又笨重的全套音響系統。

耳罩式 v.s. 耳塞式:
這裡要先說我對於耳罩式耳機有著非常偏頗的看法,就是那一種一但戴上它就絕不會再回去戴耳塞式耳機的不歸路,因為只能用天堂與地獄來形容這兩者間難以橫跨的差距,無論是任何名牌的耳塞式耳機或是耳道式耳機都一樣是枉然的,這不僅是感覺如此,也是物理科學在地球上難以克服的一些機械運動定律所造成的結果(剛性物體在活塞運動下能推動之音壓與失真度和震動面積有相對的關係式存在,這亦可比擬成大喇叭與小喇叭間存在著根本上的差異性,只不過耳罩式與塞式的差異更巨大就是了)。

耳罩式耳機自始以來一直有它的優勢存在,因為發音單元(簡稱為單體)的振膜面積遠大於耳塞式耳機(至少是10倍以上的差異),所以在音質的表現上與頻率響應的平坦性上也是遠高於耳塞式耳機的,耳罩式耳機家族中概略的可分為半罩式耳機與全罩式耳機,一般半罩式耳機顧名思義是指耳罩無法將整個耳朵罩起的耳機,其發音單元的振膜直徑至少是30mm以上,而全罩式耳機則能將整個耳朵罩起來,其發音單元的振膜直徑至少是50mm以上,因為全罩式耳機的振膜直徑又略大於半罩式耳機,所以其音質的表現上也是較優的,全罩式耳機使用的舒適度也會高於半罩式耳機,因為耳骨不會有壓迫感,但是全罩式耳機無可避免的是在無冷氣的夏日戴起來會讓耳部悶熱得受不了,所以這當中就會有個使用環境條件 與 音色音質表現間的取捨,也就是便於攜帶夏日的使用舒適 與 極致的聆聽感受間的取捨。對於現在的我可能不會像30年前的我那樣的,戴著全罩式耳機汗流浹背的吹著電風扇聆聽音樂,所以選購一隻優質的半罩式耳機來滿足我對聲音品質的要求看來是個平衡點。


雖然半罩式耳機的先天優勢要遠高於耳塞式耳機,但也不是甚麼阿里不搭的半罩式耳機都能發出和諧悅耳的聲音,這牽涉到二個因素,一是振膜單體的素質,二是耳罩機構的人體工學與聲學設計,好的振膜單體能發出平坦的頻率響應與低失真率的音壓,而耳罩機構的設計與材質則能再次的影響傳入耳朵的頻率響應並隔絕環境的噪音以避免干擾音樂的聆聽.選購時就先以老牌的音響品牌下手吧,AKG是其中一個選擇(AKG, Byerdynamic, Sennheiser, Grado, JBL, Bose, Audio-Technica都是一流的音響老品牌, 對於Beats, Apple, Jaybird, Jabra, Anker等新品牌我只能說敬謝不敏)。

AKG K450半罩式耳機:
AKG是知名的奧地利音響品牌,早年就精於耳機麥克風與唱頭的設計與製做,當跨入至數位音樂時代的今日,雖然公司幾度被易手,但目前耳機的業務依然是他們的主力之一,K450是它們於2010年推出的半罩式攜帶型耳機,當時的零售價NT4500元,整附耳機可以折疊起來置於收納包中以便於攜帶,是延續之前的K420與K430的機種。

 

2008年上市的 AKG K420

 

2009年的AKG K430


當AKG K420上市時市場一片好評,聲音通透是它的一大特色,這是小型半罩式耳機不容易做到的,隨著K420在市場上的大賣,AKG接續推出K430與K450,一般對K430與K450的評價都沒有K420來得好,那我為什麼會選擇K450做為我研究的對象呢?幾個原因,其一是它的耳機線是單邊出線使用上較方便,其二是它沒有音量控制器,這有助於音質的表現,其三是完美機種就沒有可以下手修改的地方了啊沒得玩。


2010年的AKG K450

 

收折後置放於收納包的K450


 
K450的音色表現:
K450的音質還算是中上的水準,但是音色有著不太平衡的偏頗,中低頻過於肥大,極低頻無法充分展現,高頻與超高頻自然就是有種萎縮的感覺,這樣的耳機在市場上能熱賣也是怪事,不過我想很多人可能也不太那麼在意或者是根本沒有聽出有甚麼不對的地方,畢竟大多數的人都是在手機上聽壓縮音樂,用壓縮格式的音樂是聽不出器材超高頻的表現的
(對於很高興的聽著MP3 / AAC / ASF / M4A / OGG的發燒友們,我也只能搖頭了),測試器材與調效聲音一定要使用CD / LP或是無損的WAV / FLAC / AIFF / ALAC等音樂格式。三軸式的關節設計與頂部的軟式頭墊配置,讓K450戴起來還算是舒適,大約可以聽完一張CD片而不會覺得不舒適,超過一片的時間之後耳骨還是會有被壓迫的感覺。



K450的修改:
音色不平衡怎麼辦,只好把耳機拆開來研究一下看問題出在哪裡,當我把K450的耳罩取下來之後,發現中高頻明顯的提升了許多,而中低頻則相對的萎縮了,這種記憶棉材質的耳罩,感覺就像是蹺蹺板一樣,罩上去腳重頭輕,取下來頭重腳輕,所以只好試著把耳罩的記憶海綿削薄一些來調整音色,當耳罩海綿削得越薄,高頻就越好,最後大約削到了一半的厚度可以取得一個高低頻的平衡點。

 

將耳罩記憶棉削薄


接著超高頻的提升是將耳機發音單元振膜前方的塑膠保護片給剪掉後才達成的,這樣做唯一要注意的是以後使用時不要去壓到耳機中央的地方,以免振膜被壓到變型後就沒救了,這風險在自己使用時倒是還可以控制的。


剪除發音單元振膜前方的塑膠

 
極低頻的延伸可以靠著降低發音單元的Q值來達成,修改方向就是讓振膜活塞運動時的阻力較小些,這可以經由挖除發音單元背後的氣密膠來達成。

 

挖除發音單元後方一部分的氣密膠



最後為了使用上的便利,在耳罩記憶海棉上套上了一附彈性海綿,還好彈性海綿的材質對音色相對來說沒有甚麼影響,於是這一附耳機成了唯一的一附掛著彈性海綿的K450,話說之前的機種K420耳機的耳罩用的也是彈性海綿製成的,這與其音色評價的不錯應該有一些關聯性。這一次的耳機修改讓我們了解到了耳罩除了人體工學的的效用之外還有著調整音色的作用,如果哪天你不滿意你耳機的音色也許可以由耳罩開始下手。


 將削薄後的記憶棉貼回原處
 
 
 在記憶棉上罩上一層彈性海綿套
 
 
完工後的AKG K450外觀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